一、2022 年工作情况
在深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依据《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章程》以及《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有关部署,以推动深圳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围绕“两大服务”、“五大平台”的工作主线,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2022 年,深圳市慈善行业联合党委筹备组按照“党建引领慈善,慈善助力党建”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为慈善行业参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震救灾、社区服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思想保障和队伍保障。
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行业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救灾救助等重点工作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慈联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促进党建与慈善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泸定地震救灾等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慈联党委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发挥行业平台优势,联合全市爱心企业、人士及慈善组织开展救援救助行动、筹集救援物资送达前线。同时结合节日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七一困难党员慰问、防疫一线人员慰问等慈善活动,为群众送去慈善的温暖和关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切实增强全体党员爱国、爱党、爱岗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适应新要求,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专题讲座、在线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委工作安排,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出“党建课堂”6 期,组织党员集中观看“公益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和党建工作”课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等,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抓好党员的日常性教育管理工作,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稳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和讨论等,做好党内关爱帮扶,坚定党员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适应新常态的党务工作队伍。
3.加大慈善行业党组织培育力度。先后指导深圳市丹桂顺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同维爱心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图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深圳市传承爱心基金会、深圳市锦泽慈善基金会 6 家慈善组织成立党支部,督导深圳市慈善会党支部、周大福慈善基金会党支部、深圳市大公关爱青少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等 15 家党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吸纳优秀行业人才入党,严把党员“入口关”,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进行思想汇报,与党员“面对面”交流,共发展党员 4人,预备党员转正 2 人。
4.开展慈联党委联学联建活动。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党支部录制诗歌朗诵《七月的天空》,携手深圳市宝安区慈善会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保护少年的你·公益观影活动”,与深圳市南山区慈善会在南山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党建工作交流,与深圳市铭基金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党建+生态”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龙华区慈善会等社会组织到塘朗山开展手作步道修建活动,与深圳市华强公益基金会党支部、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华强公益空间启动”专题党日活动。
(二)优化内部治理,夯实发展基础
1.严格依照章程开展活动。定期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评议会、秘书长办公会,审议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格执行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结构与治理规则;聘请北京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加强风险防范指导,出具合同审查法律意见 37 份,确保依法依规开展活动。
2.坚持完善制度规范体系。根据最新政策文件及业务主管单位相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对现行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组织员工学习深慈联《管理制度汇编》,对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岗位和职责分工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流程,落实责任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3.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重视员工能力培养,全方位、多层次抓好内部培训,组织参加“中外慈善发展与深圳慈善事业概述”、“公益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和党建工作”等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和市社会组织党委举办的行业培训活动,以及其他慈善领域专题培训,互相交流学习感悟,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4.2022 年度获得深圳市社会组织交流服务展示点项目前四十,深圳市社会捐助中心、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年度优秀合作机构”等荣誉。并于 2022 年 12 月,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三)汇聚慈善力量,同心助力抗疫救灾
深慈联时刻关注社会所需,在疫情和四川灾情期间,积极发挥平台纽带作用,汇聚社会各界慈善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和抗震救灾工作。
1.宣传动员社会慈善力量参与疫情防控。持续动员深圳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市民捐款捐物,倡导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帮扶受疫情影响的弱势群体及一线抗疫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深慈联会员单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捐款捐物超过三千万元人民币,物资捐赠逾一百万件,出动志愿服务一千人次以上。
2.发挥资源对接优势。引导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参与突发事件,协助爱心企业、行业商协会对接会员单位以及其他慈善组织向深圳本土、香港、上海、广西、吉林、四川等地捐赠抗疫救灾急需物资。在 2022 年 3 月,积极响应市民政局发起“深守护·民暖心”防疫关爱项目的号召,动员卓越集团、深圳市施尔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丹桂顺公益基金会等爱心单位捐赠关爱防疫物资,为打赢抗疫“拉锯战”注入温暖“圳能量”。
3.及时跟进行业救灾动态。四川泸定发生地震后,按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协助统计深圳地区公益慈善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赠数据,形成行动简报,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和信息提供助力,更好地联动各方合作开展救灾工作。
(四)发挥枢纽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深圳慈善生态建设。
(1)编制 2021 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联合各协办单位,动员全市爱心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参与申报 2021 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全面梳理深圳年度慈善捐赠数据,分析深圳慈善捐赠趋势,褒扬慈善捐赠行为,促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收集核对 2700条申报数据。2021 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共收录 1190 名个人、594家企业(团体)和 683 家社会组织,上榜金额共计 105.91 亿元。
(2)组织开展中华慈善日、深圳慈善日和慈善月系列活动。围绕“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主题,以云启动形式举办深圳市庆祝第七个“中华慈善日”暨 2022 年“深圳慈善月”主题活动仪式,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慈善月主题活动项目,引导和动员会员单位、慈善组织在慈善月期间集中开展各类慈善活动。联动鹏瑞集团、澳康达、容天传媒等爱心企业开展鹏城地标慈善亮灯活动,在深圳中心区、主干道户外 LED 免费播放慈善宣传海报,营造全民慈善氛围。“深圳慈善月”期间,全市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慈善、互联网慈善、教育公益、慈善文化等主题开展慈善活动逾 125 项。在腾讯“99 公益日”活动中,“小红花”网络互动人次超过 1.82 亿,募集善款逾 33 亿元。
(3)编制《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蓝皮书(2020-2021)》。组织召开 4 场专家研讨会和专题座谈会,邀请国内慈善领域专家学者和慈善组织代表参与编写,对 2020 至 2021 年期间深圳慈善事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形成综述报告 1 篇,专题报告 13 篇。
(4)开展第六届“鹏城慈善奖”褒扬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申报,经过申报推荐、核查评审、社会公示征求部门意见等程序,30 家企业获“鹏城慈善捐赠企业”、27 名个人获“鹏城慈善捐赠个人”、10家慈善组织获“鹏城慈善典范机构”、15 个项目获“鹏城慈善典范项目(慈善信托)”、5 名个人获“鹏城慈善楷模”、5 名个人获“鹏城慈善推动者”。
(5)开展深圳慈善领域人才库、专家库、慈善项目库建设工作。邀请学术、慈善、法律、财务等领域专家学者组建团队,开展线上研讨会 3 场,完成起草《深圳市慈善领域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慈善领域专家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慈善项目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建设方案(草案)。
2.搭建政府与行业之间的纽带,推动跨区域协同合作。
一是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订和深圳慈善立法工作。组织深圳公益慈善组织召开慈善法修订研讨会,收集整理《慈善法》修订意见,撰写报告提交上级部门。协助深圳市民政局推进深圳慈善立法工作。与深圳市民政局、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组织召开 10 场专题座谈会,修改完善《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2022 年 8月,参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与市人大代表视察深圳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协助组织座谈会,并代表行业发言,提出深圳慈善立法及行业发展建议。2022 年 12 月,在宝安区组织召开慈善工作调研座谈会,交流慈善会系统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慈善事业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与中国慈善联合会、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陕西省慈善联合会、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贵州省慈善联合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佛山市顺德区慈善组织联合会等慈善行业组织交流学习,加强跨区域联动合作。参加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慈善行业组织工作交流会并做主题发言,参与发布慈善行业组织联合行动倡议。与顺德慈联开展“第三次分配下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慈善行业交流座谈,分享深圳慈善发展经验及成效。向贵州省慈善联合会成立致贺信,分享慈善行业组织工作经验。
3.发挥专委会作用,为行业细分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设立慈善信托专业委员会,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牵头,联合华润信托、平安信托、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协助政府落实各项慈善信托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推动慈善信托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在行业合规专业委员会指导下,联合广东嘉得信律师事务所探索为慈善组织开展合规建设提供专业指导、技术支持和保障,鼓励和引导慈善组织加强规范化建设。三是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指导下,链接社会慈善资源,扎实推进未保工作。联合宝安区慈善会、中国工行深圳宝安分行、深圳市华付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深圳新安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建设宝安区未成年人保护慈善关爱空间,为宝安区未保领域公益慈善组织以及青少年群体提供服务。
(五)提升服务会员水平,有效促进行业交流
1.积极发展会员,联动行业力量。2022 年重点动员慈善组织、鹏城慈善奖历届获奖单位、具有专业背景、社会影响力并热心慈善事业的人士入会,新增会员 22 家。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日,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共有会员 216 名,其中,单位会员189 家(社会团体 38 名,基金会 66 名,社会服务机构 64 名,企业会员 21 名),个人会员 27 名,共发展会员 22 名,会员数同比增长 11%。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行业专业水平。为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为会员、为行业培养慈善行业专业人才,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联动行业、培训机构、专家等资源积极开展多元培训项目。
(1)开展职业认证培训项目。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与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合作开展《深圳市公益慈善行业职业认证(初级)》培训项目,包含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及党建工作、公益项目管理、品牌传播管理、筹款通识及合规建设等课程内容,提升从业者的职业胜任力,推动公益行业人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逐步推动公益慈善行业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第一期共招募 40 名学员报名课程学习。
(2)举办慈善大讲堂。开展面向行业以及市民的慈善知识系列讲座,邀请广东嘉得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深慈联行业合规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闵齐双以“慈善合规,顺势而行”为题为近 200 名社会人士进行宣讲,推动行业合规建设。联合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举办“慈善大讲堂×TIFP 公益新力量——深大专场”活动,邀请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以《科技如何助力社会共益——腾讯的探索和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邀请四位行业代表围绕“公益新力量”进行圆桌讨论,共有 150 余名学生参加,为慈善教育进学校进行了探索。
(3)举办深慈研习社。以“公益‘她’力量”为主题、举办深慈研习社,线上分享 20 名深圳女性公益人的慈善故事,展示女性公益人独特魅力与风采。以‘未’爱护航”为主题,开展系列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宣传活动,邀请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行业代表,采取主题沙龙形式,共同探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验。
(4)参与慈善行业培训授课。联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开展线上益论沙龙,共同探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瓶颈与突围路径,累计逾 30 万人在线观看,获广泛关注。认真完成市民政局相关业务培训授课任务,就公益慈善相关的政策背景、行业发展的经验与趋势等进行了分享讲解,就《新时代慈善资源配置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中外慈善发展与深圳慈善事业概述》进行专题授课。
3.提升会员服务效能,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一是提供咨询辅导,开展会员调研。为逾 20 家会员单位提供慈善行业通识、社会组织、法律法规、等级评估等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促进行业规范内部治理,其中 1 家会员单位荣获 4A 级社会组织等级。为了解会员单位需求,相继开展慈善组织会员单位用人需求调研及慈善组织业务主管部门情况调研。根据调研情况起草了《关于开展深圳市无业务主管单位慈善组织由慈善行业组织协助监管和服务的建议报告》并向市社管局汇报,49 家社会组织参与调研,其中 51.43%表示愿意由行业组织担任机构业务指导单位。
二是深入会员开展走访,交流学习协同发展。为及时了解和解决会员的诉求,增强交流互动,克服疫情影响,共计走访会员30 家,接待会员来访 37 家,线上互动会员 120 余家。其中,在2022 年深圳慈善月期间,开展“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主题“会员走访周”活动,进一步拓展会员关系、增强会员黏性。
三是整合优质慈善资源,精准服务会员。一是支持会员活动。积极响应会员及行业需求,2022 年共参与各类慈善活动 46 场,帮助会员多维度进行传播推广,扩大公益慈善活动影响力。二是有效响应业务主管单位及会员需要,联动社会各界,提供有效沟通平台,促进资源“供需”对接。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为会员及其他爱心单位提供资源对接服务,对接金额(含物资折价)逾60 万元。
(六)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宣传活动,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制作拜年视频参与中慈联“开年行善”活动,编印深慈联新版宣传册,全年发布微信公众号图文信息 703 篇,视频号 15 篇,在主流媒体发布慈善资讯 159 篇。
1.编印《慈善大视野》。编制并发布《慈善大视野》4 期,围绕第六届鹏城慈善奖、深圳慈善月、抗击疫情、未成年人保护等主题,集中展示会员风采,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宣传深圳爱心企业、爱心个人和公益慈善组织典范。
2.举办慈善第一课。联合深圳市华强公益基金会、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举办“公益 FOLLOW ME”首届青少年公益研学活动,邀请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专家、慈善组织从业代表为 20余名学生讲授慈善入门课程,实地参访公益慈善组织,开展公益义卖等公益体验,启发青少年对公益的思考和领悟。
3.参与《公益民心桥》。构建媒体与公益慈善组织的桥梁,推荐 16 家会员单位及其他优秀公益慈善组织做客《公益民心桥》,利用“公益+广播”的形式,持续宣传慈善典型,传播公益理念和专业知识。
4.启动编纂《慈善读本》。与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慈善读本》项目,开展项目前期调研,根据读者群体划分丛书类别,先行编纂《小学慈善读本》,用爱心童话、爱心故事、爱心楷模事迹播撒“慈善的种子”,将公益慈善观念融入学生的心中。目前已收集慈善故事 253 篇,筛选提炼《小学慈善读本》故事 30 篇。
二、2023 年工作计划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落实深圳市民政局工作部署,以推动深圳慈善生态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行业研究、标准建设、会员服务、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加强工作协同,强化任务落实,为推动深圳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行业发展力量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推进深圳市慈善行业联合党委建设,健全深圳市慈善行业联合党委组织架构,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书记讲党课、党建讲座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重要事件、纪念日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
(二)优化培训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分层次、分领域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慈善专业人才。一是加强与高校联动,合作研发课程体系,完善公益慈善领域专业课程和系统培训,为公益慈善行业培育储备人才;二是深入开展“深圳市公益慈善行业职业能力认证培训”,提升公益慈善领域初级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三是举办深圳慈善行业秘书长培训班,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四是联动其他领域行业组织开展跨领域慈善人才培养,为公益慈善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理论研究,提供坚实智力支持
推动深圳慈善立法工作,协助市民政局,联合市慈善会、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修订完善《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围绕慈善工作协调机制、综合监管、应急慈善、慈善文化建设等议题,组织深圳慈善立法系列专题座谈会,积极推动深圳慈善条例出台。围绕社区慈善、公益数字化等主题,举办深圳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会。
(四)制定标准规范,推进行业合规建设
建立健全专业委员会工作机制,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慈善人才、慈善地标等相关行业标准,推进深圳慈善领域人才库、专家智库、慈善项目库建设,开展慈善行业合规试点,制定《深慈联会员公约》《广深双城联动慈善行业自律公约》,探索开展无业务主管单位慈善组织业务指导服务,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完善会员服务,提升服务工作水平
加强会员服务规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会员服务工作的要求、标准、流程和指引;建立系统的会员服务体系,做好会员日常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探索新的会员服务方式,联动会员以共创的形式合作组织细分领域、信息交流、服务交流、合作共益;协助会员引进国内外优秀发展模式、人才、资源,组织会员的优秀发展模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创新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与会员间、会员与会员间、会员与行业间的交流方式。
(六)弘扬慈善文化,营造全民慈善氛围
举办 2023 深圳慈善大会暨第六届鹏城慈善奖颁奖典礼,褒扬慈善先进,弘扬慈善文化,激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参与公益民心桥、2022 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编制工作,以及 2023 年中华慈善日、深圳慈善日、慈善月主题活动组织工作,开展深圳慈善地标认定工作,协助打造民政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和项目品牌,通过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分享慈善故事,倡导慈善精神,传播公益理念和专业知识。编制《慈善大视野》、《慈善读本小学版(上)》,用慈善理论和慈善文化的力量,引领社会公众关注慈善、参与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