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秘书长赵晓玲在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我作为深圳慈善行业的新兵、公益行业的新兵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深圳的志愿服务工作。我今天主要是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跟各位汇报一下志愿服务基金会的工作情况,二是深圳市志愿服务的相关数据。

    首先介绍一下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在全国来说做志愿服务的基金会只有十几家,但是真正做到社会化运作的、志愿服务领域的基金会更是少之又少。

    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主要的工作方向,一是资助志愿者的发展和提升,包括志愿者的培训、表彰、权益保障等等。二是资助志愿服务的项目,包括志愿文化培育、志愿理念的传播、志愿服务研究推广等。对于义工的个体来说,我们打造了四级的关爱体系,包括从最基础的慰问到意外保险、专项筹款以及志愿者的心理关爱。对于项目来说,我们现在合作的项目有四百多个,每年平均有100多个。我们每年社会筹款的体量有1000多万元,但是志愿服务基金会以公众捐款为主,企业支持为辅,人均的捐赠额是81.39元,2016年可以统计到的捐赠人次达到20万人次,小额、多人次捐赠这也是志愿服务基金会的特点。

    下面重点跟各位汇报一下深圳志愿服务发展的情况。首先介绍一下志愿服务的整体发展脉络。深圳义工在1989年的时候成立了内地第一个志愿者队伍,1990年的时候在民政局注册成立,这也是内地的第一个独立法人的志愿者组织。2005年的时候颁布了《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这个也是深圳志愿服务在向法治化方向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标志。2006年确定每年3月5号学雷锋日为“深圳义工节”,所以每年这一天深圳义工也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义工的节日。在2011年大运会结束之后,深圳首次提出了建设志愿者之城的目标。2015年的时候召开了志愿者之城建设的报告会,当时马兴瑞书记提出要打造志愿者之城的升级版本。

    对于志愿服务来说,我们发展了将近30年的时间,形成了五个特产:

    第一个特产是电子义工证。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发行电子义工证的城市,特点是证卡分设,一证多能。正面是义工证,背面是多个发起单位,具有身份功能、培训计时、公益金融、义工保险、深圳通等功能。

    第二个特产是义工红马甲。当然现在很多内地城市也开始用红马甲了。但我们不仅在红马甲的使用上有着二十多年的历史,对红马甲也有着一定的标准和规范,除了义工服的标准外,对百优义工、五星级义工等优秀义工,会在红马甲上标示。现在所有的红马甲是都是实名制的,背后的寓意是我实名为您提供服务,也接受您的实名监督。

    第三个特产是志愿服务U站。在深圳大家在主要的交通枢纽、广场等地方都能看得到,这是后大运时期的一些产物,现在经过发展,不仅在这些地方有U站,还建设了很多特色U站,比如医院的志愿服务U站,有效缓解了医患关系,法律U站、绿道U站等多种类的特色U站。

    第四个特产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观念。在深圳特区30年的时候,入选到了深圳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中。

    第五个特产是在2015年发行的全国首套志愿服务纪念邮票。

    下面向各位介绍一下志愿服务的主要数据。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在册的志愿者人数有13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志愿服务组织有11000多个,志愿者平均年龄是31.2岁,深圳人口平均年龄是33.6岁,比深圳人的平均年龄都低两岁多,每年发布的服务项目平均有9万多个。

    从志愿者的构成来说,党员干部占到了义工队伍的17%,自由职业者是25%,来深的就业青年占到了43%。我觉得这个跟深圳移民城市的特征是很密切联系的。

    从志愿者的年龄结构来说,28岁以下是38.1%,35岁以下是65.8%,其实还是相对很年轻的一个群体。

    从志愿者的学历构成来说,本科以上的都有29.5%,所以我们现在的专业志愿者的团队,还是很有基础的。外籍户籍占到58.9%。

    现在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以制度为核心,推动实体组织和网络平台多方向的发展。首先制度化为核心,在2005年的时候发布了《义工服务条例》,2011年提出《志愿者之城建设意见》,并制定了12项具体的管理办法,并且也是在不断地完善当中。关于实体组织建设,包括实体的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和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方面,刚刚也提到了,志愿服务组织已经达到了11000多个,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等,各种群体都有,还有一些社会青年自组织的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队伍横向覆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民政,比如我们现在不断推动的双工联动,卫生、教育、公安等等多个板块都在合作和覆盖。纵向来说,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基本上形成了人人参与的社会形态。深圳市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有1880家。

    另一个是志愿服务的阵地建设,后大运时代留下的60个城市志愿服务U站,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专业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建立了健康U站,主要是在医院提供服务,还有绿道U站,阅读U站、法律U站、禁毒U站、税务、敬老、旅游等等,今年为了推动水环境治理,推出了河小二的形象,在大沙河建立了治水U站。

    现在深圳的志愿服务跟科技发展不断结合,搭建了属于深圳志愿者的管理网络平台。从2013年开始电脑端的信息系统上线,到2015年手机端的使用,到2017年现在已经完成互联网志愿服务生态的体系建设。现在深圳市民都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APP实现多功能的体验,比如新义工注册、查找志愿服务组织、发布项目、找活动、记考勤、志愿捐赠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

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也推动了志愿服务的规模化,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目前统计到的数据,在信息化平台上面年均创造了190万个志愿服务的岗位,每年年均提供服务的人次达到280万人次,可以看到志愿服务的活跃度,志愿者人均的服务时长可以达到40小时/年。所有志愿者当中,年均服务三次以上的占到了80%。

    深圳志愿者在全国来说,创造了很多个全国第一,对深圳的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我认为,首先志愿服务工作是慈善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志愿者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之一,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可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其次,志愿服务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仁爱这个主旨非常好的现代传承。第三,志愿服务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人可参与、人人想参与的民间慈善发展。最后,志愿服务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慈善事业发展的洪流当中,通过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形成广泛参与的多元格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发挥重要而持久的社会功能,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是由政府推动和支持成立的全市性慈善行业自律和管理组织。


关注官方微信
© Copyright 2017-2020 szscl.org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