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在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王振耀先生曾提出,“善经济 ,即社会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其主要的特征包括:一、全球的人均GDP开始超过一万美元;二、社会价值逐步引领经济价值,公益慈善事业开始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据悉,深圳这座常住人口超过1190万人的城市,在2016年斩获人均GDP超过16.74万人民币(2.54万美元)的高峰值,为善经济的发展培育了一片沃土。时逢2016年《慈善法》的贯彻落实,标志着中国慈善进入有法可依阶段,并将开创中国社会组织改革与建设的新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圳一马当先的引领慈善事业的发展、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市慈善会作为深圳目前最大规模的具有公募资质的枢纽型慈善组织,捐资总额逾27.97亿元人民币,是深圳捐赠主渠道。其坚持以社区发展、教育创新、健康促进、公益金融为四大业务板块,不断推进质量、文化、民生、战略、服务、智慧、生态七大慈善发展。在2008年,我会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推出战略慈善,所谓战略慈善指一种增效使用组织核心能力和核心资产的方式,通过慈善行为引起关键利益相关者关注,实现组织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同向改进,是企业改善竞争环境最具成本效益的一种方式。战略慈善同时兼顾了企业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能够有效的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战略慈善的实质我会有针对性的推行了企业冠名基金与捐赠人建议基金。

    冠名基金指企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捐赠人,在深圳市慈善会的基本账户下,设立专项冠名基金科目,专款专用,用于社会创新、社区共建共享的倡导或实践、教育创新以及安老扶孤、助学助医、扶贫赈灾、助残济困、文体艺术、科研环保、社会工作等慈善公益领域。作为深圳公益改革创新前沿的核心推手,我会和企业大力探索和发展“冠名基金”战略慈善发展模式,培育冠名基金作为发展公募和非公募基金会的孵化器,建立以冠名基金为依托的准市场化劝募模式,在全国率先创新企业战略慈善发展模式,其旺盛的生长潜力带来慈善效能倍增效应。此外,冠名基金还可以实现善款价值的最大化,截至目前我会共有168个企业冠名基金,筹款逾2.5个亿,涉及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14个领域。同时,企业在设立冠名基金的过程中可以收获以下资本以支持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首先,冠名基金可以实现资本区隔。它能够区隔商业资本和个人资本,做到节约成本,实现捐赠人对其资金的有效使用。其次,冠名基金能够在减免税及公益营销方面对企业有增益的作用。再次,我们为企业的冠名基金提供公益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在参与公益活动过程中可以增加员工认同感和客户黏度,最后能大大加强企业的CSR宣传和品牌美誉度,同时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企业战略慈善我会从2008年开始推行,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政府、市场还是社会组织都曾提出质疑,认为这个板块似乎让捐赠人占了慈善的“便宜”。幸而2016年《慈善法》的出台宽泛了这个领域,事实也证明了我会工作的前瞻性,通过这几年冠名基金的探索、发展,我会现今接轨国际推出捐赠人建议性基金,它整个运作的走向和冠名基金是一致的,实际上是现有冠名基金的升级版或者科学版、规划版。

    捐赠人建议基金在冠名基金的基础上进行运作,捐赠人进行捐赠,我会提供减免税,提出科学的建议和管理,捐赠人进行综合的投资,最终将基金拨付到受助的群体。我会认同一点: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和体验,切实做到透明公开,帮助其实现“你的慈善你做主”。现在我会着手在手机平台开发捐赠系统,例如你1分钟用1000块钱就可以在线成立一个你自己名下的捐赠人建议基金,比如说黄浩明捐赠人基金,或者是你的孩子或者是几个朋友、同学、老乡关注的项目、方向等等,自拟一个名字就可以。慈善的范畴已经宽广到你想做一件事情,只要能找到它的社会价值,它或许就可以以慈善的方式实现,最终通过战略慈善实现企业或个人与公益的共赢。

    深圳市慈善会对外推行冠名基金及捐赠人建议基金的同时,注重内部战略方向以及慈善系统的建设。2017年理事会改革后,我会以七大慈善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质量慈善”标准,传承“文化慈善”力量,紧扣“民生慈善”基础,创新“战略慈善”思维,优化“服务慈善”能力,开启“智慧慈善”模式,构建“生态慈善”未来。质量慈善强调是左手透明,右手有效,是公益最珍贵的品格;文化慈善是整个中国慈善的渊源,讲求追本溯源,文化也是慈善的来源和终极的诉求,跟胡小军博士讲到的良善社会一致,实际上都是为了让每一个人变得更好;民生慈善是结合慈善会系统本源,实现精准扶贫、扶贫济困,体现民政、慈善体系对社会释放善意的使命;战略慈善是相对于捐赠人而言的,慈善应该服务于捐赠人及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支持社会的进步;服务慈善是针对于整个社区的服务,我会认为现在社会服务需要做供给侧改革,现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符合老百姓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智慧慈善,这是针对于慈善的工具而言的;生态慈善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链条,接下来我会将明确“我是谁”,“我的长项是什么”,一个社会组织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通导致样样不精,因而我的观点是做好资源整合,和各板块做嵌入式的合作。

    在我会现有的社区发展、教育创新、健康促进、公益金融四大业务板块中,我会定位的首要客户是深圳社群的整体成长,所以在深圳这样的版图上主营业务之一是教育创新,在我会的捐赠来源中将近1/4来自于教育创新,而在发达区域我们经过研究它可能最好的投放比是在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团队力、思辨力、合作能力等方向上的投放。此外,我会捐赠资金的1/4来源于健康促进板块。健康促进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健康医疗的问题,它最重要的是推动健康进社区、进家庭,人人参与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板块都是跟社区基金会的公众参与完全关联起来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呢?一定不能只是基于增量。我们要靠现金的增量是难以实现的,供给是难以满足需求的,一定要用公益金融的方式,用金融杠杆去推动。所以我会也会投入到中国慈善领域的共同基金以及互助保险等等板块。同时和在座各位分享我会“6•30广东省扶贫济困日”的活动,这是一个典型的发动公众参与的众筹活动,从今年的“6•30”开始动员社区端点的参与,在短短三天,我们整个的筹款和影响力迅速飙升,从中可以看到体制、机制的红利。

    此外,和大家分享我对比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微笑曲线,我认为在经济的领域里面,微笑曲线下面是制造业,研发、品牌、金融各占据一定位置,这是我们所了解的在整个中国经济领域的模块。在社会领域到底是什么呢?我最开始做慈善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实践者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是欠缺理论深度的,但是我会率先去思考,和所有员工分享,如果在社会这个板块我们也去比照经济板块的微笑曲线,那么NGO的执行可比照制造业,研发对应的就是议题设计和项目研发,品牌对应价值倡导和社会影响力,基金会和公益金融对照金融系统。然而,在我们现有的情况下却有相当大的出入,目前有太多的基金会,在做着执行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客观比照微笑曲线,明确不同的组织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定位。通过这样的比照思考,就非常明确社会组织整个生态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们的公益慈善界,未来面临的挑战是非常激烈的。首先,来自认知的挑战,思考到底公益和商业是什么样的关系?现在关于这方面的话题特别多,小而美和社会创新的规模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其实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其次,还有来自技术的挑战,技术实际上也是供给侧改革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面向,技术不仅仅带来科技的颠覆,实际上更是思维的颠覆。此外,组织业态中也会有很多类型的慈善组织出现,比如互助保险,它一定会占到中国商业保险10%乃至20%的份额,这个份额是从哪里挤出来的?很可能是从慈善组织的救助里面挤出来的,因而接下来的组织业态会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商业模式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很多的组织,特别是天然的有社会属性的这一类商业组织,它的整个商业模式可能都会改变,企业存在的理论都会做改变。最后,我想表达,公益慈善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我们业界一定要打开视野,与时俱进,整合思维和认知的跨界带来社会组织、企业发展的蓝海市场,同时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增长。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是由政府推动和支持成立的全市性慈善行业自律和管理组织。

关注官方微信
© Copyright 2017-2022 szscl.org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