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被广泛视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和欠发达的根源之一。腐败行为侵吞本该用于公共福利的资源,固化不平等现象,遏制经济增长。令人遗憾的是,西方世界与腐败者同谋,纵容腐败者将不义之财转移到西方银行或投资西方资产,这加剧了腐败问题。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已经成为希望的灯塔,为打击腐败和推进问责提供了有效示范。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败持久战。这不仅是中国治理的基石之一,也是关于政治意愿、体制机制改革和公共问责机制如何产生实际成果的一个范例。中国领导人一贯强调,铲除腐败对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在今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重申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呼吁“坚定不移反腐败”。 ▲党员干部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参观(新华社)中国反腐败斗争的特点是力度大、范围广、效果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形成了问责文化。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为严守纪律、统一行动提供了保障。2.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强化受贿行贿一起查,重点打击容易滋生腐败的行业和个人。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强化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3.体制改革和长效机制:中国建立了系统性的腐败防范机制,包括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革除体制机制弊端。4.加强纪律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着力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5.公众参与和透明度:中国的反腐败斗争通过关注群众诉求和提高透明度,赢得了公众支持。人民群众成为揭露腐败的积极参与者,进一步强化了问责机制。中国在反腐败方面取得的成功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包括:1.政治意愿:反腐败斗争要基于强有力的领导。中国自上而下的反腐败运动彰显了坚定政治决心的重要性。2.健全体制机制:有效反腐败需要强有力的体制机制,要能不带恐惧、不存偏袒地开展调查、起诉和预防腐败行动。3.应对系统性风险: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至关重要,包括在公共采购、自然资源和执法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进行改革。4.综合举措:成功的反腐败战略必须全面覆盖,既打击受贿者也打击行贿者。5.公众参与: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来建立公众信任,从而放大制度措施的影响。尽管中国等国家已经展现出推动切实变革的潜力,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必须审视自身在助长腐败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西方银行和金融体系必须停止为转移非法财产的行为提供便利,相反,它们应该在返还赃款和支持反腐败倡议方面展开合作。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通过重点关注问责制、体制机制改革和公众信任,中国已经证明,再复杂的挑战也能通过决心和战略来攻克。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类似的综合举措,世界各国也要承担应有职责,共创一个惠及全民而非少数特权阶层的世界。为了确保腐败不再成为繁荣和正义的绊脚石,采取行动刻不容缓。(编译/胡广和)
本文由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发表,原题为《中国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可供世界借鉴》,作者为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扎米尔·艾哈迈德·阿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