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双区驱动”为契机,以深圳市民政局慈善工作的总体要求为着力点,以促进深圳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为宗旨,紧紧围绕“两大服务”“五大平台”工作主线,不断完善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化水平,致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发挥党建引领,凝聚行业发展力量
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设计制作党建宣传墙,组织“三会一课”学习,为支部工作注入新活力。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8 周年系列活动暨党建+慈善研讨会”,邀请十九大代表费英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先进党建经验。组织联合党委党员以及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参观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纪念馆,促进党员与群众相互交流学习。联合慈善组织秘书长、总干事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公益 MV,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多层次抓好秘书处工作人员能力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意识。参加市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有效提高机构内部治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严格按照章程要求,定期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评议会、会长办公会,审议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听取意见和建议。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加强风险防范指导,依法开展活动,确保资金运作规范。召开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总结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工作,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修订完善章程,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任务。
(三)承接政府项目,促进服务能力提升
充分发挥慈善行业组织作用,积极承接政府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成为政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1. 组织开展深圳慈善日、慈善月和中华慈善日系列活动。
举办 2019 年深圳慈善日、慈善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美好生活‘慈善+’市集”,广泛动员全市公益慈善组织在深圳慈善日、慈善月期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着力打造全民慈善的深圳样本。2019 年慈善月期间,全市累计开展慈善活动 271 项,活动主题突出、参与群体广泛、社会影响力显著,共有 15 个“慈善创新活动项目”、10 家“慈善活动优秀机构”、10 个“慈善活力社区”获得表扬。举办“庆祝第四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以深圳慈善宣传片《鹏城温度》,总结慈善月活动情况,展现深圳人追求慈善、参与慈善、助力脱贫攻坚的大爱情怀。
2. 编制“2018 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受深圳市民政局委托,联合各协办单位,动员全市爱心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参与申报深圳慈善捐赠榜。榜单收录 978 名个人、579 家企业和 452家社会组织,上榜捐赠金额共计 59.82 亿元。榜单全面梳理了2018 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数据,对分析深圳慈善捐赠业态和趋势、彰显慈善捐赠行为、推动深圳慈善捐赠信息公开透明具有重要意义。
3. 承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背景下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状况、问题和政策建议”课题研究。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全面梳理深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基本情况和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召开 8 场焦点小组座谈会以及专家研讨会,收集从业精英、专家学者建议,着力推动优化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形成《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及说明。
4. 完成汇编慈善政策法规。按照深圳市民政局委托要求,收集全国有关慈善政策法规,做好分类整理、设计排版、审核校稿工作,通过项目验收后印刷成册。
(四)聚焦会员服务,打造资源对接平台
以服务会员为着力点,及时回应会员关注的问题,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推动慈善行业快速发展。
1. 总结会员经验。定期开展会员走访活动,深入了解会员情况和需求,收集工作意见建议,总结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编制《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2019 年度)》,立体呈现优秀公益组织和品牌项目,为慈善组织如何在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作用提供借鉴。
2. 开展交流学习。走访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民政部门以及慈善组织,分享慈善工作经验,向全国介绍深圳慈善事业发展模式,探讨慈善发展趋势。发挥行业资讯和导向作用,开拓视野,引进现代慈善理念,吸收先进做法,提升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慈善工作能力。
3. 探讨跨界合作。与国内知名公益组织、研究机构和其他领域代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与政府、企业、媒体、院校、社区的良性互动和跨界合作。为会员单位和求职人员建立双向推荐桥梁,联系税务专家为会员答疑解忧,促成爱心企业与会员合作,协助会员联合有关部门和企业举办慈善活动和公益晚会。
4. 提供法律服务。邀请法律专家对《慈善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帮助会员全面了解慈善法律法规和社会关注热点。招募律师志愿者团队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启动慈善组织法律体检活动,举办深圳市慈善组织法律体检项目服务线下报告解
读会,对慈善组织进行系统检查,发掘潜在法律风险,提出有效防控建议。
(五)开展理论研究,探讨慈善发展方向
立足深圳慈善行业发展现状,抓住慈善行业热点、痛点、难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总结深圳慈善发展经验,探究行业发展方向。
1. 举办专题学术会议。举办深圳市慈善行业人才发展政策研讨会,联合主办“2019 南方日报深圳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和 4期“西丽湖影响力投资大讲坛”,邀请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分析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探寻慈善事业发展路径。
2. 发布行业研究成果。完成编印《深圳市慈善组织分类汇编》,按照《慈善法》规定业务范围将深圳慈善组织分为 6 大类,为企业对接慈善组织提供指引,为慈善行业精细化服务提供支持。
3. 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开展深圳市慈善行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薪酬调研项目和深圳市慈善行业从业人员薪酬体系指导方案项目,收集慈善行业薪酬标准和人才政策建议,形成《深圳市慈善行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之薪酬调研报告》,起草政策建议报告,制定行业薪酬体系指导方案,帮助慈善组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为推动慈善行业人才工作做出积极努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专业水平
探索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模式,搭建慈善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推动慈善组织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1. 实施“深圳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携手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继续举办“深圳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南京班)”,对慈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举办一期秘书长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和慈善组织领军人物,为深圳公益慈善组织秘书长、总干事提供专业指导。
2. 举办深慈研习社。结合会员和行业需求以及热点话题,邀请公益慈善组织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举办 2 期专题培训,解读政策法规,探讨行业热点,分享工作经验。
3. 举办 2019 年“我的公益之路”演讲比赛。邀请深圳公益慈善从业人员讲述心路历程,分享参与公益实践的精彩故事,选拔优秀人才推荐至长江商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研习进修。
4. 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达成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慈善人才交流平台,推荐慈善行业人才到学院接受系统的慈善管理教育。
(七)弘扬慈善文化,营造全民慈善氛围
围绕深圳慈善日、慈善月、中华慈善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融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慈善文化和慈善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
1. 举办慈善大讲堂。邀请康晓光、卢德之两位著名慈善家,面向市民开展 2 期慈善文化讲座,探讨儒家文化思想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公益慈善文化,以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新时代公益慈善的大趋势,倡导慈善精神。
2. 编印宣传刊物,加强新媒体运营。出版 3 期《慈善大视野》、编辑 4 期《深慈联专刊》,发布微信公众号图文信息 260条,聚焦慈善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宣传深圳爱心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和个人典范。
3. 参与《公益民心桥》电台节目。与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先锋 898、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会合作开展 9 期《公益民心桥》电台节目,利用“公益+广播”的形式,传播公益理念和专业知识,架起社会公众与公益慈善的桥梁。
4. 创作慈善歌曲。创作慈善歌曲《爱在每一天》,用音乐的魅力传递慈善精神,鼓舞群众追求慈善。
(八)推动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慈善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职能,推动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编制《慈善百问》,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实操指导。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 2019 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离不开全体会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在“双区驱动”的背景下,深圳慈善事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慈善人才培养、行业规范化建设、行业联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20 年工作计划
(一)完善内部治理,提升规范化水平
制定《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发展规划(2020-2025)》,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慈善行业组织。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定期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评议会,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二)以党建为引领,提升行业凝聚力
召开深圳市慈善行业联合党委第一次党员大会,强化联合党委领导核心,推进慈善组织“党建+慈善”工作,做好深慈联党支部党建工作,提升党在慈善领域的凝聚力,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会员能力
扎实开展会员参访和会员需求调查,建立慈善服务平台,探索创新服务形式,发挥行业枢纽型组织服务效用,加深与会员交流,促进会员与行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慈善跨界合作。
(四)强化专业培训,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举办深圳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依托现有高校和研究机构资源,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慈善专业人才。举办深慈研习社,解析行业热点和话题。举办“我的公益之路”演讲比赛,选拔推荐优秀人才至国内知名院校研习。
(五)着力行业研究,总结慈善创新模式
建立健全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开展学术交流和发展战略研究,发布深圳慈善行业薪酬指导方案,开展慈善地标认证标准体系研究,发掘行业创新做法、成功经验,推广深圳市慈善事业改革成果。
(六)弘扬慈善文化,培养公益慈善理念
结合深圳慈善日、慈善月、中华慈善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慈善宣传、举办慈善活动,推广慈善文化,树立慈善典型,打造全民慈善。编撰《口述深圳慈善史》,集中展示深圳特区建立40 年的慈善工作成果。
2020 年,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将继续在各位会员的支持下,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加快创新和发展的步伐,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深圳慈善事业创新发展作贡献。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发挥党建引领,凝聚行业发展力量
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设计制作党建宣传墙,组织“三会一课”学习,为支部工作注入新活力。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8 周年系列活动暨党建+慈善研讨会”,邀请十九大代表费英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先进党建经验。组织联合党委党员以及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参观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纪念馆,促进党员与群众相互交流学习。联合慈善组织秘书长、总干事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公益 MV,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多层次抓好秘书处工作人员能力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意识。参加市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有效提高机构内部治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严格按照章程要求,定期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评议会、会长办公会,审议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听取意见和建议。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加强风险防范指导,依法开展活动,确保资金运作规范。召开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总结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工作,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修订完善章程,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任务。
(三)承接政府项目,促进服务能力提升
充分发挥慈善行业组织作用,积极承接政府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成为政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1. 组织开展深圳慈善日、慈善月和中华慈善日系列活动。
举办 2019 年深圳慈善日、慈善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美好生活‘慈善+’市集”,广泛动员全市公益慈善组织在深圳慈善日、慈善月期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着力打造全民慈善的深圳样本。2019 年慈善月期间,全市累计开展慈善活动 271 项,活动主题突出、参与群体广泛、社会影响力显著,共有 15 个“慈善创新活动项目”、10 家“慈善活动优秀机构”、10 个“慈善活力社区”获得表扬。举办“庆祝第四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以深圳慈善宣传片《鹏城温度》,总结慈善月活动情况,展现深圳人追求慈善、参与慈善、助力脱贫攻坚的大爱情怀。
2. 编制“2018 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受深圳市民政局委托,联合各协办单位,动员全市爱心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参与申报深圳慈善捐赠榜。榜单收录 978 名个人、579 家企业和 452家社会组织,上榜捐赠金额共计 59.82 亿元。榜单全面梳理了2018 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数据,对分析深圳慈善捐赠业态和趋势、彰显慈善捐赠行为、推动深圳慈善捐赠信息公开透明具有重要意义。
3. 承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背景下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状况、问题和政策建议”课题研究。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全面梳理深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基本情况和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召开 8 场焦点小组座谈会以及专家研讨会,收集从业精英、专家学者建议,着力推动优化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形成《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及说明。
4. 完成汇编慈善政策法规。按照深圳市民政局委托要求,收集全国有关慈善政策法规,做好分类整理、设计排版、审核校稿工作,通过项目验收后印刷成册。
(四)聚焦会员服务,打造资源对接平台
以服务会员为着力点,及时回应会员关注的问题,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推动慈善行业快速发展。
1. 总结会员经验。定期开展会员走访活动,深入了解会员情况和需求,收集工作意见建议,总结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编制《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2019 年度)》,立体呈现优秀公益组织和品牌项目,为慈善组织如何在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作用提供借鉴。
2. 开展交流学习。走访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民政部门以及慈善组织,分享慈善工作经验,向全国介绍深圳慈善事业发展模式,探讨慈善发展趋势。发挥行业资讯和导向作用,开拓视野,引进现代慈善理念,吸收先进做法,提升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慈善工作能力。
3. 探讨跨界合作。与国内知名公益组织、研究机构和其他领域代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与政府、企业、媒体、院校、社区的良性互动和跨界合作。为会员单位和求职人员建立双向推荐桥梁,联系税务专家为会员答疑解忧,促成爱心企业与会员合作,协助会员联合有关部门和企业举办慈善活动和公益晚会。
4. 提供法律服务。邀请法律专家对《慈善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帮助会员全面了解慈善法律法规和社会关注热点。招募律师志愿者团队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启动慈善组织法律体检活动,举办深圳市慈善组织法律体检项目服务线下报告解
读会,对慈善组织进行系统检查,发掘潜在法律风险,提出有效防控建议。
(五)开展理论研究,探讨慈善发展方向
立足深圳慈善行业发展现状,抓住慈善行业热点、痛点、难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总结深圳慈善发展经验,探究行业发展方向。
1. 举办专题学术会议。举办深圳市慈善行业人才发展政策研讨会,联合主办“2019 南方日报深圳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和 4期“西丽湖影响力投资大讲坛”,邀请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分析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探寻慈善事业发展路径。
2. 发布行业研究成果。完成编印《深圳市慈善组织分类汇编》,按照《慈善法》规定业务范围将深圳慈善组织分为 6 大类,为企业对接慈善组织提供指引,为慈善行业精细化服务提供支持。
3. 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开展深圳市慈善行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薪酬调研项目和深圳市慈善行业从业人员薪酬体系指导方案项目,收集慈善行业薪酬标准和人才政策建议,形成《深圳市慈善行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之薪酬调研报告》,起草政策建议报告,制定行业薪酬体系指导方案,帮助慈善组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为推动慈善行业人才工作做出积极努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专业水平
探索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模式,搭建慈善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推动慈善组织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1. 实施“深圳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携手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继续举办“深圳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南京班)”,对慈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举办一期秘书长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和慈善组织领军人物,为深圳公益慈善组织秘书长、总干事提供专业指导。
2. 举办深慈研习社。结合会员和行业需求以及热点话题,邀请公益慈善组织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举办 2 期专题培训,解读政策法规,探讨行业热点,分享工作经验。
3. 举办 2019 年“我的公益之路”演讲比赛。邀请深圳公益慈善从业人员讲述心路历程,分享参与公益实践的精彩故事,选拔优秀人才推荐至长江商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研习进修。
4. 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达成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慈善人才交流平台,推荐慈善行业人才到学院接受系统的慈善管理教育。
(七)弘扬慈善文化,营造全民慈善氛围
围绕深圳慈善日、慈善月、中华慈善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融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慈善文化和慈善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
1. 举办慈善大讲堂。邀请康晓光、卢德之两位著名慈善家,面向市民开展 2 期慈善文化讲座,探讨儒家文化思想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公益慈善文化,以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新时代公益慈善的大趋势,倡导慈善精神。
2. 编印宣传刊物,加强新媒体运营。出版 3 期《慈善大视野》、编辑 4 期《深慈联专刊》,发布微信公众号图文信息 260条,聚焦慈善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宣传深圳爱心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和个人典范。
3. 参与《公益民心桥》电台节目。与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先锋 898、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会合作开展 9 期《公益民心桥》电台节目,利用“公益+广播”的形式,传播公益理念和专业知识,架起社会公众与公益慈善的桥梁。
4. 创作慈善歌曲。创作慈善歌曲《爱在每一天》,用音乐的魅力传递慈善精神,鼓舞群众追求慈善。
(八)推动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慈善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职能,推动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编制《慈善百问》,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实操指导。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 2019 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离不开全体会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在“双区驱动”的背景下,深圳慈善事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慈善人才培养、行业规范化建设、行业联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20 年工作计划
(一)完善内部治理,提升规范化水平
制定《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发展规划(2020-2025)》,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慈善行业组织。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定期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评议会,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二)以党建为引领,提升行业凝聚力
召开深圳市慈善行业联合党委第一次党员大会,强化联合党委领导核心,推进慈善组织“党建+慈善”工作,做好深慈联党支部党建工作,提升党在慈善领域的凝聚力,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会员能力
扎实开展会员参访和会员需求调查,建立慈善服务平台,探索创新服务形式,发挥行业枢纽型组织服务效用,加深与会员交流,促进会员与行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慈善跨界合作。
(四)强化专业培训,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举办深圳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依托现有高校和研究机构资源,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慈善专业人才。举办深慈研习社,解析行业热点和话题。举办“我的公益之路”演讲比赛,选拔推荐优秀人才至国内知名院校研习。
(五)着力行业研究,总结慈善创新模式
建立健全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开展学术交流和发展战略研究,发布深圳慈善行业薪酬指导方案,开展慈善地标认证标准体系研究,发掘行业创新做法、成功经验,推广深圳市慈善事业改革成果。
(六)弘扬慈善文化,培养公益慈善理念
结合深圳慈善日、慈善月、中华慈善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慈善宣传、举办慈善活动,推广慈善文化,树立慈善典型,打造全民慈善。编撰《口述深圳慈善史》,集中展示深圳特区建立40 年的慈善工作成果。
2020 年,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将继续在各位会员的支持下,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加快创新和发展的步伐,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深圳慈善事业创新发展作贡献。